
2025年辽东学院虚拟现实与新媒体创新设计大赛(校赛)
一、竞赛规程
(一)省赛竞赛名称
2025年第四届辽宁省虚拟现实与新媒体创新设计大赛
(二)竞赛目的与意义
虚拟现实与新媒体是数字艺术领域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,在信息社会发展与数字平台资源建设方面具有特色优势。竞赛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部署,加快数字经济发展,推进数字产业与产业数字化建设,提升虚拟现实与新媒体领域内的交流与协作空间,实现学科交叉与专业交叉的特色定位,构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发展。
(三)参赛对象与要求
1.参赛对象
在校本科生。参赛学生在指导教师辅导下,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参加竞赛。
2.参赛要求
作品以个人或集体创作形式投稿,集体创作人数2至6名学生,每件作品的指导老师,不得超过2人。
(四)竞赛内容与方式
本次大赛以“艺术与科技”为主题,突出强调在艺术创新、数字创意、中国传统文化、地域文化、文化遗产、工业遗产、非物质文化遗产、红色文化、数字文旅等领域积极开展数字艺术创新设计;作品主题积极向上,能够体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,具有一定艺术审美与创新力。
1.虚拟现实设计
侧重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所学专业知识,探索分析特定问题、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。评价标准为关键技术创新性、行业应用创新性、技术成熟度、知识产权应用创新及是否对特定问题可以示范推广应用。作品要求提交完整技术解决方案、产品、应用案例等,并说明作品团队拥有相关的硬件、软件及知识产权。
(1)文化创意(文化+科技融合、艺术+科技融合等);
(2)数字孪生(VR+数字城市、数字化工业、VR+教育等);
(3)智能互动(VR+头盔设备、VR+生活娱乐、VR+游戏、VR+AI等);
(4)VR影视、VR动画(沉浸式叙事、360度全景视频、交互式电影、虚拟制片等);
(5)数字人、虚拟偶像、虚拟角色设计(虚拟形象生成、动态捕捉、AI驱动、虚拟直播等);
(6)其他(包含AR增强现实、MR混合现实等)。
参赛个人和团队可任选一个方向进行作品创作,侧重艺术、设计类专业成员可与理学、工程类专业成员共同组成融合团队进行创作。
在开发、设计、应用过程中的作品描述文件(PDF),包括:功能性指标、技术方法、使用工具、特色说明、创新思路、应用性及前景分析等;展示作品内容、应用程序或硬件产品的短视频(1-3个,累计播放时长不超过5分钟)。带参赛者水印的作品内容等。画面分辨率1920*1080;格式:mp4格式,视频压缩文件不超过 200 MB。
2.数字动画设计
结合竞赛主题与定位,二维动画、三维动画、定格动画等形式均可,作品要符合动画创作的基本要求。能够体现出作品的创作内涵与艺术表现力,以及数字制作技术创新等。时长:10分钟以内,24帧/秒,不要倒计时。作品提交须有配音、配乐,画面分辨率为1920*1080;格式:mp4格式,视频压缩文件不超过200 MB。
需提交作品的设计说明文件(PDF),内容应包括:作品主题、技术方法、使用工具、特色说明、创新思路等部分。
3.数字绘画设计
数字绘画设计需围绕竞赛主题与定位,运用计算机软件及数字绘图工具进行创作,插画、漫画、游戏美术、概念设计、场景设计等形式均可。投稿作品不超过5张;画面尺寸要求规格A3(297×420mm),分辨率300dpi;格式:JPG格式,文件大小不超过200 MB。
需提交作品的设计说明文件(PDF),内容应包括:作品主题、技术方法、使用工具、特色说明、创新思路等部分。
4.数字媒体设计
结合竞赛主题与定位,作品包括用户界面交互设计(H5设计、网页、智能设备界面、用户体验研究等)、动态视觉设计(数据可视化、信息图表动画等)。
需要提交设计展板,含界面高保真设计图、交互流程图和可视化图像等。版面格式为JPG,A3尺寸,分辨率300dpi;提供工程源文件和动态交互演示视频,MP4格式,3分钟以内,视频压缩文件不超过200 MB。
需提交作品的设计说明文件(PDF),内容应包括:作品主题、技术方法、使用工具、特色说明、创新思路等部分。
5.数字影像设计
结合竞赛主题与定位,短视频、微电影、影视广告等形式均可(实拍与后期效果结合、全数字化制作等);时长在10分钟以内,画面分辨率为1920*1080,格式:mp4格式,视频压缩文件不超过200 MB。
需提交作品的设计说明文件(PDF),内容应包括:作品主题、技术方法、使用工具、特色说明、创新思路等部分。
6.工业遗产设计
结合竞赛主题与定位,工业遗产改造、空间重新规划、工业城市更新、工业遗址景观等方向创作与设计均可。格式:图纸规格为A0(1189×841mm),文件格式为JPG,分辨率不低于200dpi,每项作品不少于2张图纸,文件大小不超过200 MB,竖版布置,不符合图纸要求的作品作废。
内容:能充分表达作品创作意图的总平面图,建筑平、立、剖面图,透视图、图解,以及植物配置图、景观小品设计、景观效果图、鸟瞰图、设计说明(组合于图面之中)等,比例不限。
7.文化IP创意设计
结合竞赛主题与定位,通过文化IP形象设计、文创产品设计、文化体验设计等多元化设计形式,创造一系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原创文化IP设计作品。
(1)静态设计:设计图,含IP文化背景调研、IP形象三视图、延展设计、应用场景等。投稿作品不超过5张;画面尺寸要求规格A3(297×420mm),分辨率300dpi;式:JPG格式,文件大小不超过200 MB。
(2)动态设计:视频展示,时长为15秒—3分钟,画面分辨率为1920*1080,格式:mp4格式,视频压缩文件不超过200 MB。
需提交作品的设计说明文件(PDF),内容应包括:作品主题、技术方法、使用工具、特色说明、创新思路等部分。
(五)竞赛时间
1.网上公布竞赛方案:2025.09.22
2.注册及参赛报名:2025.09.22—2025.11.10
(六)报名方式
1.校平台报名提交作品后,参赛者需同时在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报名,并提交作品。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报名地址:https://cxcy.upln.cn/match/details?comId=86adb0def88211bddff2dbd4c4a0fd2b。
2.参赛负责人填写报名表:https://www.kdocs.cn/l/cdJLGvxToFDy
3.每位参赛负责人可以申报两个不同赛道的作品。两个作品必须具有独特性,不得有重复或相似之处。如发现作品之间存在雷同,相关参赛作品将被取消评审资格。
4.请参赛学生仔细阅读《2025年第四届辽宁省虚拟现实与新媒体创新设计大赛参赛指南》,并确保所提交的作品信息与平台报名系统中的信息完全一致。请根据各自选择的赛道正确填报作品,任何错误填报赛道的作品将被取消评审资格。
5.参赛队主持人请加QQ群。
二、竞赛组织
(一)组织机构
主办单位:创新创业教育学院
承办单位:信息工程学院
(二)组织形式
由竞赛主、承办单位组织成立竞赛委员会,下设组织委员会、评审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。竞赛承办单位负责竞赛的组织实施。
三、竞赛及评审规则
(一)竞赛规则
竞赛组委会邀请专家组成评审组共同评审,设评审组长1人,获奖作品通过专家组成员投票和集体评审最终确定。
(二)评审方式与评分标准
1.评审方式
(1)竞赛组委会秘书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初审后,提交评奖委员会进行评审;
(2)评奖委员会采取集体评议、评委打分方式,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。
2.评审标准
(1)创新性(40分):设计作品能够体现“艺术与科技”的创作主题,在创作内涵、设计思维、数字创意、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进行设计,能够体现出数字艺术的综合性与交叉融合性等特点,作品能够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并具有创意设计的前沿开拓性。
(2)可行性(20分):配合竞赛主题,设计者应关注设计创意与当前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,充分考虑当前数字艺术行业发展趋势与数字经济产业现状,设计能够贴合实际,有一定的可行性。
(3)设计表达(20分):设计作品或方案具有一定的美学理念,能够充分体现数字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与独创性,设计表达要具备一定的艺术表现力。
(4)技术应用(20分):设计作品或方案能够体现数字制作的技术特点,在软件应用与技术表现方面熟练,能够综合运用不同数字平台及软件进行设计与制作,具有较好的视觉呈现效果。
(三)奖项设置
校赛设立一等奖参赛组总数的10%、二等奖参赛组总数的20%、三等奖参赛组总数的30%。本届大赛的优秀团队推荐参加省赛。
四、其他
(一)联系人及联系方式
徐老师:1369415785
(二)知识产权
(1)所有报送至竞赛组委会的参赛作品及相关资料概不退还。
(2)所有参赛作品必须是具有作者独立知识产权的、未发表过的原创作品。否则引起的法律纠纷及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。组委会将取消作品的参赛资格。
(3)组委会有权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在媒体上的宣传、出版发行、展示等非商业活动。
(三)其他
组委会保留对大赛条款的最终解释权,其他未尽事宜竞赛组委会另行通知。
